2017年1月21日星期六

《汉字解码学》第一部份 汉字与世界密码文字的关系

 第一部份


       汉字与世界密码文字的关系
     
          我们的祖先是如何来到中国的?
世界科学研究关于人类基因的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世界人类都是由非洲发端,并于5-8万年前,由非洲逐渐向中东、欧洲、亚洲、美洲迁移的。人类的基因有四种类型:

K-M9 黄种人基因。中国汉族94%都是这种基因,4%是白种人基因和矮黑种人基因。根具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汉族基因的构成,恰恰是一个非常单一纯粹的民族。而且中国的50多个少 数民族,大多数也是K-M9基因。
p-M45白种人基因。主要分部布在欧洲,近几百年始迁到美洲、大洋洲。
D-YAP矮黑种人基因。分布于非洲、日、朝、缅及中国几个少数民族。
C-M130棕种人基因。

分布于中东、西亚。一支经西伯利亚到北美,一支到澳大利亚、太平洋诸岛。
大约发生在三四万年前,那时中国陆地上的许多山脉被积雪常年覆盖。由非洲迁移来的棕色人种已早于黄色人到达之前已在黄河、长江流域活动。此时另一支从东非迁东南亚的缅甸一带的黄种人部落已经形成一定势力。棕色人不断沿海岸线退缩,或者躲进山区。当中国陆地上的冰川不断消融时,一支带着M122突变黄种认
基因的南亚语黄种人群,开始进入了中国。他们进入中国后的分化路线有3条,共有两个入口,一个入口在云南,一个入口在珠江流域。
其中一支沿着云贵高原西侧向北跋涉,他们最终在距今1万年前的时候到达了河套地区、黄河中上游的盆地。这里是中华文明的真正起源地。汉藏语系的祖先也被后人称之为先羌,他们也就是汉族与藏族人的祖先。这一支南亚人在出发时头颅还很圆,带有大鼻子、厚嘴唇等特征。但在他们迁徙的行进过程中,人体形态发生变化。到了高原之后,不再受疟疾影响,加上缺氧,存活下来的人的基因变化了,脸都变得很长,线条、棱角变得刚硬,如同刀削。(四川三星堆遗址的铜人面具,酷似)。留在河谷地区的羌人应该是迁移过程中留下来的。他们保留了游牧的习性。经过这1万多年的迁徙,这样,一直到50006000年前,人体内部的DNA又开始不安分了,那时,由于粟谷农业的出现,新石器文化开始在这个地区发展。人口的增长使群体必须扩增新的居住地。汉藏语系的两个语族开始分野。其中一个黄种人亚群,在M134的基础上又发生了M117的突变(汉族特有的两个基因突变)。他们带着这个突变向东行走,一直到渭河流域才停留下来。他们掌握了农业文明,开始以农耕为生。这个群体就是华族,也就是后来所称的汉人的前身。另一个亚群被称为藏缅语族群体。他们或是战败、或是寻找食物离开黄河流域,向西向南迁移,最后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居住下来。(藏族)在迁徙的过程中,这个群体细胞在不断裂变,分化出了藏、彝、景颇。至今,这些民族的送魂歌中都要把亡灵送回北方。华夏族扩张很厉害,他们向四面掠夺土地和粮食,羌族这时候不再被他们认做是同类,称其为西戎。部族的争斗产生了民族英雄,黄帝就是这样的人物。
第二支的行进路线是珠江流域。在这里,百越人先于汉藏语系的祖先,进入了两广地区,穿越南岭的变为北越,也就是后来越国的祖先。南方的越人自秦汉以来一直往广西山区迁移(南宋时候又发生迁移,后来形成侗族)。所以,现在浙江一带越人的语言和侗族语言有相同之处。而吴国人则有不同的起源,吴、越两国根本不同源,统一使用华语后才接近。
在渭河流域华夏族逐渐磨砺出一支骁勇善战的“”秦人“”,他们盘踞在关中,积聚着统一中国的实力,秦汉时期,四分五裂的中国被统一,从语言、文字到货币、计量单位等文化层面上,汉族的整体意识真正形成。加上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统治,之后汉族就没有再出现分化。而且,各地的汉族基本没有带上外来的成分。他们通过先进生产力而不断地扩张,占据了大部分土地。历史学家说的汉人扩张中不断融合当地人是不对的,当地人基本被驱逐了,福建人是最好的证明。根据分子人类学分析,他们基本上是北方汉人的后代,语言上保留古代汉语尤其多。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华夏56个民族和东亚东南亚各民族都是由南亚语系的先民分化出来的,因为他们身上都带有黄种人M122的突变。
(资料来源于  稻田报告)
汉族人民历经母系氏族社会、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在距今5000年前进入文明社会。文字的出现,是伴随文明社会的发生发展,由当时的知识分子(祭司、长者、史官、巫师等)与劳动人民结合,逐步创造出来的。










                    




   人类迁移路线上的五大文明古国,创造了五种密码文字


过去,我们都说,世界上有四大 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近代考古的新发现:墨西哥的玛雅古城遗址、瑪雅文字、玛亚太阳曆,动摇了人们传统的认识。原来,世界上有五大文明古国,而且这五大文明古国都分布在人类迁移路线上。五大文明古国,创造了五种密码文字。一是古埃及的圣书字,二是中国的古汉字(甲骨文),三是墨西哥的玛雅文字,四是两河流域(巴比伦)的鍥形文字,五是印度的古象形文字。其中,中国的古汉字(甲骨文)酷似埃及圣书字。这是巧合,或者有甚么内在的联系呢?请看考古学的新发现:

贾湖遗址



 摘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贾湖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所在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分类古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编号5-65登录2001贾湖遗址9000年至77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中国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面积约55000平方米,于1979年秋贾湖村民修筑护村堤期间,村小学师生在取土坑内开荒种地时发现。1980年以来,进行了多次发掘,共计清理房址45座,陶窑9座,灰坑370座,墓葬349座,瓮棺葬32座,埋狗坑10座,以及一些濠沟、柱洞等。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等数千件。出土物中以七音阶鹤骨笛、成组随葬并装有石子的龟甲及其契刻符号最为引人注目。此外,还发现了具有原始形态的栽培遗迹,这是世界上发现最早发现的稻种遗迹。
贾湖契刻符号
1987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舞阳北22公里贾湖村东侧裴李岗文化遗址中 发掘出甲骨契刻符号,引起学术界关注,称其为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
遗址面积较大,地下遗迹和遗物十分丰富,是一处距今8000年左右的 原始社会聚落遗址。该遗址的墓葬中随葬有成组龟甲,有的龟甲上有契刻符号无疑是为了记事或抒发情怀,这对研究中国文字有重要意义。它比以往发现的仰韶文化或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或图形要早一、二千年。其中一些符号形体已与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字字形相似。由此可以说贾湖契刻符号应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
贾湖契刻共发现十七例,分别刻在甲、骨、石、陶器上,其中龟甲上刻符9例,骨器上刻符5例,陶器上刻符3例,其特点均是契刻而成。专家研究,刻符结构为”“”“”“”“”“竖勾”“横折等笔画,书写特点也是先横后竖,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里后外,与汉字基本结构相一致。有些契刻符号的形状与其4000年后的商代甲骨文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形似眼目的,光芒四射的太阳纹等。
专家研究认为,8000年前贾湖契刻与比它晚四、五千年的殷墟甲骨文有着惊人的相似,一是书写工具相同,皆以利器为工具把符号刻在龟甲、骨器上;二是作用相同,商代甲骨文是用来记载占卜内容的,而贾湖契刻也与占卜相关;三是造字原理相同,贾湖契刻是事理符号,而甲骨文的事理文字很多。
一些学者提出,文字在中国的形成已经历了一个缓慢而长期的发展过程,其源头甚至可追溯到八千年前。他们研究认为,河南省的新石器时代墓穴中发现的龟壳上的契刻痕迹是最终演变成汉字体系已知的最早前身。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曾对贾湖契刻进行了深入探讨考证,提出贾湖刻符对汉字来源的关健性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资料。北京大学历史系古文字学家葛英会也认为这些符号应该是一种文字。有的学者认为贾湖契刻的发现,为商代甲骨文的历史源头探索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河南省贾湖 地处人类迁移路线上,时间也与人类迁移的晚期大体吻合。文字既像甲骨文,也和埃及古代文字有相似之处。这种联系是否真实,将有待于科学考证的新发现。







    一是更早于5000多年前的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
             “圣书字

圣书字包括碑铭体、僧侣体和大众体三种。圣书字早期大多是图形符号,以后发展为形、声、意结合的符号文字。埃及象形文字有25个单音字(但是只有24个音,主要是s对应两个符号,一般将两个符号分别对应sz,但是,这两者发音类似,故这里将其归为一个音),137个双音字(其实真正的双音节字数目是比137略多的,但是,考虑到之间的差别很小,故将其归为一类符号,这里仅将js音中的三个符号拆开来单独计数,其次,这137个符号仅对应101个双音,也就是说,一个双音是可以对应几个双音字的),和72个三音字(这里的72个三音字是按照三音的个数来计数的,三音中,同一音对应的象形文字符号基本类似)[2]  ,也有直接能够同时表示意义和声音的图形字符,像这类真正的表形文字不多,多数是借数个表形文字的读音来表示其它的概念。类似于汉语的借音用法。限定符则类似于汉语中的偏旁部首的作用。埃及象形文字中表形、表意和表音相结合,其意符和声符都来源于象形的图形。与汉语所不同的则是它们依然保持单独的图形字符。有趣的是,这种文字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可以向右写也可以向左写,到底是什么方向则看动物字符头部的指向来判断;至于在单词单元上则怎么匀称美观怎么写,只要不影响意思,上下左右天地自由。这可以说是埃及象形文字的书法特征之一。我们讲埃及象形文字一般是指圣书体,主要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多见于神庙,纪念碑和金字塔的铭文的雕刻。僧侣体则多用于书写于纸草上,相当于汉字的行书或草书。而世俗体则是对僧侣体的简化。埃及于公元前525年被波斯人征服后,变成了波斯帝国的一个省,改用波斯文。古埃及使用了3000多年的圣书字从此消失。1799年入侵埃及的法国军队在挖掘战壕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石碑,经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刻苦研读,终于在19世纪20年代解读出来,原来碑上刻的就是古埃及的圣书字的碑铭体和大众体。此外,奥地利国家图书馆收藏有古埃及于公元前1500年至1400年的莎草纸书卷及残篇10万多件。通过对古埃及圣书字的密码符号的解读,进一步展现了古埃及的历史。1996年我在新西兰基督城博物馆看到一具几千年前古埃及的木乃伊,他胸腹部的一块衣布上写满了几百个圣书字,那些密码文字和中国的象形文字相类似,动物的形象和骑马的符号字,都十分生动。

     


二是中国具有5500—8000年历史的古汉字(含甲骨文)

汉字历史究竟有多长,当1899年甲骨文出土时,人们判定至少有3400年的历史。随着近数十年考古的发掘,证实了中国汉字至少有5500年至6000年的历史。1921年,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掘出来的彩陶文化1954年在陕西省西安东郊半坡村发掘的半坡遗址,证实汉字已有5500年的历史。1994年在湖北省家宜昌市杨家湾遗址的发掘,把汉字的起源推到了6000年前。杨家湾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队员发现有170余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这些符号记录了当时人们对生活中多种事物的复述和描绘,代表固定的含义,有一定的规划。从笔划运用看,不仅有直笔,还有大量运转的圆笔(殷墟甲骨文中的许多符号与之十分接近)。有的如水波、闪电、太阳升起等自然景观;有的似谷穗、垂叶、花瓣、大树等植物形象;有的像长蛇、贝壳等动物形象;有的像鱼钩、鱼网、弓箭、叉刀等生





        三是有将近5000年历史的 玛雅文字
              (转载,节删、整理)

  玛雅文字的破译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过程。虽然没有上千年,但也确实让几代学者绞尽了脑汁。由于玛雅文化在13世纪时的自行衰落,16世纪初西班牙人到来之际,仅有个别祭司还能认读那些古文字。而在殖民主义统治下,玛雅人被迫放弃自己的语言,学习和使用西班牙语,19世纪中叶人们再次发现玛雅古文明、想要了解它时,才发现它的文明历史的精髓)))文字,已经没有人能够认读了。于是,学者们就开始了一个艰辛而又充满戏剧性的破译历程。
   真正逐字逐句地用语音读出,并整段整篇地翻译出碑文的历史内容,则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其时,美国新一代的学者已严肃认真地把诺罗索夫的语音方法用于研究。1973,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学者,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美术及美术史教授琳达#席勒(Linda Schele)和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生马休(Pe-terMatthew),在墨西哥帕朗开(Palenque)的学术研讨会上公布了他们对帕朗开城邦自公元465年至9世纪的王朝编年史。其中包括十二代国王和他们的家室的姓名、头衔、出生及死亡年月、朝代的替换、庆典活动以及同邻邦的关系等等。至此,玛雅文字的破译基本成功。
   玛雅文字和中国文字相像,都是方块字。但方块中所含成分和内容却大不相同。中国字一个方块就是一个单音节的字,包括表音和()表意符号。而玛雅文字的一个方块中有时只包含一个字符,有时会有两个以上的字或音符,有时则会多到七八个符号。它们既有表音符号又有表意符号。书写时可以横向排列,也可纵向摞起来。一个字符可以根据需要或爱好压扁、拉长、立起、躺下、颠倒,一个套在另一个里,或两个重叠起来。根据字符的不同排列,读法可以是从左往右,或自上而下。当多个音符出现在一个方块里时,它们往往是一个词组或短句。一个句子中的字词可分开放在几个方块里,也可全部挤在一个方块里。长文是由多个方块字整齐排列组成,读法是纵向每两行两行地读。也就是说,先从左往右读两个方块字,再从上往下读下两个方块字。
   跟世界上其他文字一样,玛雅文字所书写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天文历法、神话传说、宗教祭祀,到政治、历史、军事、外交等等,可以说应有尽有。它不仅全面地记录了玛雅文化诸方面,还统一和加强了玛雅文明发展的进程。虽然玛雅文明的辉煌时期已成为过去,但对它的了解却极大地丰富了我们人类发展历史的文库。玛雅文字的破译最终揭开了玛雅文化神秘的面纱。





附录:美國發現甲骨文:印第安人是中國人後裔
寰球視野2016-01-06字號:
點擊量: 3
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考古學家近日在新墨西哥州、加州和亞利桑那州的多個岩壁上發現了商朝甲骨文。因為文字篆刻時間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早了2800多年,因此他認為有可能是商朝人最先發現了美洲大陸。

對於美洲印第安人是華人後裔的說法在學術界早已有之,從古代的歷史文獻記載中,就能捕捉到許多的蹤跡。

其中有個大家都熟知的歷史事件,牧野反戈就為一部分殷人漂洋過海到美洲埋下了一個歷史的伏筆,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元前1066年,周部落首領姬發聯合了800多個部落起兵伐紂,而當時紂王的精銳部隊十餘萬人正在討伐東夷的途中,根本不及回撤,商紂王倉皇之中,把奴隸武裝起來,企圖用他們抵抗周的進攻,後來商紂王組織的奴隸臨陣反戈,紂王兵敗自焚而亡!

這一段歷史大家都知道,但是紂王下屬在外征戰的十餘萬精銳部隊後來卻去向不明,後據黑龍江出版社出版的《中華祖先拓荒美洲》一書考證,這十餘萬部隊連同家眷以及奴隸共25萬餘人,經歷九死一生,飄洋過海來到了美洲,據該書記載,這部分人登陸美洲後,見面互緻問候就是殷地安一種說法是為了祝福家鄉殷地安康,還有說法認為是為了紀念自己是殷部落所在地殷地安陽的人,這種說法當然是一種推測,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各種證據的支持,使得印第安人是華人後裔的理念讓更多的中外學者持有,並持續的加以考證!

早在1939年,中國學者陳志良就提出了殷人逃美的斷想。70年代,香港學者衛聚賢在《中國古代美洲交通考》中撰文說:殷人亡國後,逃亡到了美洲,西元前656年,齊桓公曾到阿拉斯加的科達克島去尋找美洲虎皮,後來,殷人後裔曾派人回到中原,帶回六隻美洲特有的蜂鳥。蜂鳥體小而美麗,是唯一在飛行中可停可退的鳥。




   《左傳僖公十六年》中載六鷁退飛過宋都,這幾隻退飛的既不是中原的特產,也不是古人的夢幻,唯一的可能就是在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前的2136年,殷人的後裔就帶回了足以在中原炫耀的美洲蜂鳥。

而在19931128日,《新民晚報》刊登了一篇文章標題為《美洲印第安人祖籍在中國》,該篇文章中提到:印第安人的部分DNA與亞洲人以及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亞群島上的土著人是相同的。

後期出版的一些書籍也從不同的側面證明了古印第安人源于中國人的遷徙,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誰先到達美洲》,海洋出版社出版的美國亨利艾特.默茲著的《幾近褪色的紀錄》,尤其是依據中國成書於4千多年前的《山海經·大東荒》進行了細緻的考證,他認為《東山經·大荒東經》所描述的都是北美到南美的地理山水!因為他按照《山海經》按圖索驥,都能對應上,且距離也完全吻合,為此,她對於那些四千多年前就為白雪皚皚的峻峭山峰繪製地圖的剛毅無畏的中國人,頂禮膜拜”……

按照現代人的思維認為,那時沒有航海技術,怎麼可能漂洋過海呢,然而根據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竹書紀年》中就記載著夏代命九夷,狩獵于大海,獲大魚,由此可見,那時中華民族的航海技術已非我們所想像!更據《詩經·商頌》記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相土指殷商的第十一代君主,而這海外有截按照著名史學家翦伯贊的考據,是指北美大陸西部的地方,這就是說,在殷商時,中國已經涉足于美洲!

這些都是相關歷史文獻的記載,但是隨著各種佐證旁證以及出土文物的出現,美洲印第安人起源於中國的說法也越來越讓人信服!

我們先從航海技術上考證,在殷商出土的甲骨文所使用的大部分都是海龜的龜殼,另有產於馬來半島巨龜的龜殼,這說明殷商時期,中華民族的就能進行遠洋航行了,另據史載,滅商之戰渡黃河,姜太公指揮的周朝將士,一夜之間建造了47艘渡船,載著四萬七千人渡過了黃河,從這也可以看出當時的船舶製造技術和載重能力!

而在1852年,美籍華人喬治休就曾從廣東偕數人駕小艇8艘,沿著黑潮漂至加利福尼亞州,他同他所乘坐的小艇照片,被保留在美國三藩市唐人街博物館裡。如果有人認為他們借助了現代技術,那麼在2010年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亞群島一些自認為是中國人後裔的勇士,為了證明他們是中國人的後裔,不借助于任何現代技術,就用一隻獨木舟,白天靠太陽晚上靠星星來辨識方向,靠著風力和洋流作為動力,靠著原始的捕撈方式作為食物供給,經歷4個月,飄洋五萬公裏,成功的于中國福建沿海海灘登陸,當這個叫易立亞勇士跨上中國的土地,說了一句我回家了的時候,我不禁淚奔!

以上證明了在技術上,早期的中國人是足可以到達美洲的,我們繼續從文化上證明,1863年,在西班牙馬德裏皇家歷史檔案館裡,發現了300年前記載的瑪雅人自稱從海上神路而來,中美洲尤卡坦半島上居住著瑪雅人,他們自稱是三千年前由天國乘涕竹舟經天之浮橋諸島而來

1922年中華民國駐智利大使歐陽庚看到公使館房後有涕竹很奇怪,因為涕竹是產于中國福建等地的植物,傳說截其二節剖為兩半即可成舟,歐陽庚看見大為奇怪,便問其印第安僕人從何而來,印第安僕人回答涕竹是印第安人祖傳的傷藥,是三千年前hosi王帶來的,現在的hosi醫師治療外傷瘰病,更可用針灸治療內科百病

歐陽庚大為驚奇,漢古書《神異經》就曾經記載涕竹可治療瘰病,而印第安人又是如何知道的呢?更為巧合的是,前面所說的殷商之東征將士,首領之一就叫攸候喜,這麼相近的發音,僅僅是巧合嗎?

漢東方朔所著《神異經》被認為記載了大量的荒外異事,恐怕亦非無根無據!而更令人驚奇的是在墨西哥奧爾梅克發掘出的16個玉雕和6個刻有漢字的玉圭,玉圭上的漢字現已被破譯出來,第一塊上刻有俎娀繭翟。繭翟是有娀氏的長女,殷商的祖先。第二塊上刻有妣辛,帝高辛氏是黃帝的曾孫,也是殷商的一位祖先。第三塊上刻有亞俎司多月,蚩尤多,瞞,並,是祭祀少昊,尤,先祖多婦,相士和王亥等人的。第四塊上刻有十二示土,土即社,十二示社是殷商祭祖的制度。而他們的陶器還有建築風格,都有大量的與中國殷商時期類似。

在印第安人的傳說中,也有很多他們自認為是中國後裔的傳說,比如美國康州印第安人的酋長朱蒂。貝爾就直言不諱的告訴中國人,她是中國人的後裔,因為他的祖母一直就是這樣告訴她的!

1983年北京大學鄒衡教授到美洲講學,在會上,一位當地的印第安人就親切的對他說,他們也是來自中國,而且是殷人。鄒很奇怪,問他為什麼不說是漢人或者唐人,那印第安人告訴他,他們的祖上就一直這麼傳下來的!大量的出土文物證明了美洲大陸曾經有過中國物品,因為這些出土物品中發現了類似甲骨文、金文的字元,1975年從加利福利亞海底撈出一個重達152公斤的石錨,經過年代鑒定已有3000年的歷史,經過地質學家的鑒定,該石錨的質地和中國臺灣的灰岩一樣,而在中國也曾經出土了同樣造型的石錨!

另外,在印第安人的語言中,很多發音都和中國話類似,比如你、我、他的發音與中國古語”“”“非常相近,比如管孩子也叫,比如稱呼人發音(編者注:跟閩南語發音很像),還有把稱為,稱河流等等,看看現在印第安土著的照片,你會認為他們和中國人沒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嗎?
通過以上的證據,我基本認定印第安人是中國人後裔是可以通過邏輯推論來證實並且也有大量證據支持的,而且這種看法在各國的歷史學者以及考古學者中都不乏其人,同時另一個相關的佐證也讓我有了新的想法,英國歷史學者加文.孟席斯(GavinMenzies)認 為,最先發現美洲大陸的是明朝的鄭和,他的根據是一幅明朝鄭和所繪製的航海圖,但是我想,也許鄭和隻是參考了比他更早的中國祖先繪製的航海圖也說不定,因 為在鄭和七下西洋的歷史記載裡,並沒有詳實的記載他去過美洲,而隻是記載最遠到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當然,鄭和參照中國前人的航海圖所繪製了世界航海 圖,這是根據以上所列出的印第安人是中國人後裔的證據。所做出的我自己的猜測!

其實早在400多年前,西方的一些學者就注意到了美洲大陸的瑪雅文明與中國文明的相似性,但是他們普遍認為早在兩萬年前亞洲人通過白令海峽到達了美洲,因此發展出了瑪雅文明,也因此而和中國文明具有某些相似性。

這些假設的提出,主要是因為美洲大陸一直沒有發現類人猿的化石,因此美洲文明必然是外部遷徙的人種所產生的,後來才出現的殷商遷移說一 個原因是最早認為瑪雅文明崇拜蛇形神的習俗是來自於四千年前的中國商朝,因為和商朝銅器祭皿上的浮雕紋飾十分相似,另一個原因是在前面所說的中國殷商的軍 隊莫名消失以後,而同一時期,中美洲和墨西哥卻突然興起了一種有著中國特徵的奧爾梅克文化!因此,很多學者從不同的方面力圖證明美洲文明起源於中國!1996年《世界日報》的報導,以強有力的證據證實了殷人到達了墨西哥,在一個墨西哥出土的玉圭中,中國北京的商代學術專家發現了有四個符號,並證實了是甲骨文,同時讀出了這四個符號的大意是統治者和首領建立了王國的基礎

而美國俄克拉瑪中央州立大學的華人教授許輝同時也認為美洲文明之母奧爾梅克文明是源于中國的商代文明,因此,他在奧爾梅克文明的遺跡中共尋找到200多個玉圭,帶著其中的146個字模,先後兩次來中國請教中國古文字專家,得到了明確的這些文字屬於先秦古文字字體的鑒定答覆!因此,很多學者都認定這種推論是成立的!

現在美國社會稱印第安人為NativeAmericans,如果有識之士能夠推動從學術上進一步認同印第安人就是中國人,而不是目前至零破碎,還不構成證據鏈的,那麼我們在美國的華人也就能夠理所當然自稱是NativeAmericans了,當然前提是如果我們自己想這麼說的話,呵呵。
來源:海外網






  四是5300年前中东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平    原使用的图画文字,再从这种文字简化成楔形文字。

这种文字是以芦苇的茎或尖削的金属在黏土板上写下的文字,文字全由楔形的图形组合而成。5000年前两河流域的乌鲁克城已有两万五千居民,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贸易繁荣。两河流域盛产粮食和啤酒,但缺乏木材、石头和金属原材料。早期文字泥块中百分之十五是各种表格和清单。比如,职业清单上写有法官、国务秘书、农业部长、神职、顾问、公务员,最后是花匠、制陶、厨师、面包师等职业。其它还有常见的贸易商品清单,动物清单以及植物清单。显然,清单能减轻管理人员征税或统计的工作量。5000年前泥砖文字大约有900个符号,其中60个是数字。 苏美尔人早期用树枝在软的泥块上""字。这显然非常费时,很快""""代替。到4500年前,"楔形文字"已经基本定型。不难想象,画图是"造字"最简单的办法。山、水、太阳和月亮等等都在那里摆着,几笔""一下既成字,而且人人都懂。但是,"画图造字"很快遇到困难。因为人名地名只有""没有意义,如何画?另外,很多抽象词汇也很难画,如"可能"。所以,楔形文字引入了"发音符号"。从4500年前的石碑雕塑上可以看出,当时士兵带有头盔、手执盾牌长矛,队形整齐威武雄壮。波斯楔形文字是4500年前诞生的,相对年轻,所以比其他楔形文字简洁、破译相对容易。之后,直到20世纪初,其它几种楔形文字的秘密才先后被彻底解开。世界各地博物馆中保存的楔形文字泥砖多达百万块,内容有圣经故事和最早的法律,有草药的应用和手术的收费标准,有最早的根号2计算,有包括10进制全部特征的60进制,有太阳钟和水钟的误差分析,有历史记载,有平民故事,等等,等等。它记载了我们祖先如诗如画又苦难艰辛的生活。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灭亡了波斯帝国,楔形字从此消亡。直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考古学家罗林森等人在叙利亚掘出的15000块泥板书(现在己掘出75万块)上,经过解读密码符号,才得知了一个湮灭了2300多年的文明古国的多彩历史和风情。
       (资料来源于百度)





  五是4000-5000年前的古印度象形文字  
  印度河文明大致在公元前3000-公元前1750年。印度河文明最早引起人们注意是18世纪哈拉巴遗址的发掘。在这里发现了大都市残址。19世纪中叶,印度考古局长康宁翰第二次到哈巴拉时,发掘出一个奇特的印章。1922,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人们发现了位于哈拉巴以南600公里处的马享佐达摩遗迹,这里出土的物品与哈拉巴出土的相似,人们才想起了50年前哈拉巴出土的印章,
    然而,经过几代人密码专家和语言学家的艰辛努力,至今却仍然未得译解印章上的文字。印度河流域出土了大量的刻有铭文的印章,这些铭文证明当时的印度人已经有了读和写,这些铭文被认为是象形文字,已发现了近400多个,但尚未被解读出来。
    印度河流域的文字为象形文字,上一行由左往右读,下一行由右往左读。这种写法也为早期希腊人所仿效,被称为"由左而右,复由右而左交互成行之书法"——"就象牛犁地一样"   
    我们对印度河文明的了解远少于对苏美尔和埃及文明,原因之一是印度河文明的书写体仍然未得译解。这些符号可能提供某种关于写下这些文句的是什么人的线索。从语言学上看,他们似乎是今印度南部居民的部分祖先,也有些学者猜想他们可能更接近伊朗人。但印度河文明的书写体却与苏美尔的任何东西,尤其是与楔形文字毫无共同之处。这本身就令人信服地证明印度河文明不是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旁支,而是一种独立的创造。




   





                  一根藤上的五个瓜

世界文字的发生、发展,是随着世界文明的发生而发生,也随着世界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在世界人类迁移路线上,从北非作起点,经两河流域、恒河、长江和黄河,经东北亚跨北令海峡,直至美洲中部,出现的五个文明古国,像一根藤上的五个瓜,她们的祖先,都是一个。而且五大洲的后代,都有着相同的基因。
1987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瑞贝卡·坎恩破译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妇女的线粒体DNA,发现现代女性的线粒体DNA都来自一位妇女,她大约生活在15万年-20万年前的非洲。
随后,分子人类学家再次成功破译了男性遗传密码的Y染色体。通过研究,他们得出结论,现代男性都有一个共同的父亲,他生活的年代也应该在大约15万年前的东部非洲。
“DNA中的遗传密码让亚当、夏娃离开了神话世界,变成了有血有肉的非洲人。他们成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所有人的祖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李辉说。
李辉解释说。大约15万年前,在东非分化出了很多人种与部落,其中就已经包含了现在的黑、棕、黄、白四个人种的祖先。Y染色体上的M168是目前发现的一个很古老的突变位点,这是人类在要离开非洲时产生的突变,大约发生在10万年之前。那些棕色人、黄种人就是带着这个古老的突变开始向世界扩散。除了非洲以外的现代人都具有这个位点的突变。

10万年前,地球处于冰川期,大部分陆地被冰川覆盖。整个海平面比现在低120米左右,许多海床裸露在地面。在东非,各个部落拥挤在这块炙热的土地上,抢夺着有限的食物。或许是频繁发生类似于现在的卢旺达种族清洗事件,一部分人开始走出非洲。
又过了几千几万年,现代人在Y染色体基因突变M168基础上又出现了2个突变类型,M130M89.前者发生在8万年前,后者发生在45千年前,人类已通过北非进入了欧亚大陆。李辉说,最早出来的是棕色人。他们主要是在海边捕鱼为生,并捡食滩涂上的高蛋白食物。他们拿着旧石器和尖木叉,在印度洋岸边走着。公元5万年前,他们已占领了南亚和东南亚的陆地和岛屿。在之后的几万年里,散漫的捕捞捡食生活让他们沿着无边的海岸线,一路走到东亚,之后可能穿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和南美洲。
黄种人走出非洲的时间要比棕色人晚了近5万年。但他们的扩散速度很快。他们只用了棕色人1/5的时间就到达东南亚。柯越海取样的12千个中国人的样本中有11311个样本在M89的位点上发生突变。而这个突变标记在黄种人到达东南亚时就已形成,并且一直在这里做了很长久的活动,之后他们将要进入中国,分化出现在的汉族。
我们再来看4个基因
D-YAP矮黑人基因
C-M130棕种人基因
K-M9是黄种人基因
P-M45是白种人基因
D-YAP矮黑人基因、M130棕种人基因,汉族人无论是南方汉人还是北方汉人,Y染色体中都没有这两种基因。
而北方民族蒙古人,突厥人,满族人,朝鲜人和日本人都有D-YAPM130
其中K-M9是黄种人基因,是中国人的主体类型。P-M45是白种人基因。
C—M130是棕种人基因,海洋居民,C—M130走的路线大概就是沿着海岸出发,从阿拉伯半岛伊朗印度中南半岛,此后,这批C—M130的子孙分为两支系,NO.1支系向北进入西伯利亚,并最终进入了北美地区;NO.2支系向南进入澳大利亚,并扩散到整个太平洋诸岛。
今天C—M130的后代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北亚东部、日本、北美西部、澳大利亚、太平洋诸岛。在东亚地区,外蒙地区比例非常高,达到58%,还有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布里亚特人、比例都在60%以上,这些人群的类型(包括北美地区)都是C3—M217M130的其他类型还有,日本的阿伊努人90%以上是C1—M8,另外,现代日本人(6.5%)、朝鲜人、满州人、阿穆尔人中,也有一定数量的C1C2—M38,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太平洋诸岛屿,C4C5主要分布在南印度地区,在当地民族中能达到20%。在汉族人中几乎没有C-M130基因的分布。
D—YAP又被称为小黑矮人基因,是一支非常古老的基因,它和C—M130几乎同时走出非洲。现在D—YAP类型主要分布在印度安答曼群岛的安达曼人(100%)、藏族(58%)、土家族、彝族、瑶族、日本(34.7%)、朝鲜、满州人、缅甸人、克钦人。在汉族人中,D—YAP在汉族人群中几乎没有发现。Y染色体变异数量多少并不能用人口数量来衡量,很多人口众多的大民族都是由一个小人群由于某种原因迅速壮大而来的,如历史上曾建立了强大帝国(典型的是汉人、阿拉伯人),近代的高技术革命和殖民(如英格兰人、西班牙人),这些人群的同源性强,Y染色体的变异类型并不特别丰富,相反,一些非常古老的小民族,其Y染色体变异类型却十分丰富。
根据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原来的汉族融合而成的理论是错误的,汉族的基因构成恰恰是一个非常单一纯粹的民族,K—M9基因是最重要的一个支系,亚欧大陆上,除了西亚地区和西伯利亚,世界岛上绝大部分民族都由K—M9的子孙构成,今天汉族人中,96%的人都是K—M9类型。(看来我们和日本人和朝鲜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K—M9下面也有很多子类型,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ON—M214,另一个是P—M45。前者(ON—M214)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北亚东部、部分太平洋岛屿(以上都是O—M175子类型)和乌拉尔山两侧、北欧北部、东欧北部和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以上都是N—M231子类型)。中国人主体类型就是O—M175。族人中的4%P-M45白种人基因,最有可能的来源的是古代中原的高加索人种。
北京猿人不是我们祖先
我们的祖先究竟是谁?
初中教科书的权威教育是,分布在中国的现代人是由生活在4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进化而来。这个说法的理论依据是人类的多地区起源说,认为在欧、亚、非的现代人都是由当地的猿人进化而来。
金力教授的实验室助理钱吉说,现代人是单一的物种,而各地的猿人差异却很大,属于不同的物种,并没有都进化成为现代人。只有东非的猿人走上了向现代人进化的道路。所以,北京古猿人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祖先。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宿兵在查阅中国现有化石的年代以后,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断层。这个断层从大约10万年前至4万年前,没有任何人类化石出土。经推测,生活于东亚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HomoSapiens)在最近一次的冰川时期,由于恶劣的气候而绝灭。取而代之的是从非洲不远万里迁徙而来的现代人种。
但仍有科学家支持多地区起源说。中科院古脊椎古人类所的吴新智院士细心比较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的骨骼特征,发现70%的中国人在头骨上有3个特征和北京猿人是一致的。所以他依旧觉得北京猿人可能是中国人的祖先。但他的学生刘武去非洲考察时,却发现有30%的东非人在这3个头骨特征上也和北京猿人相一致。
1998年,中国科学家意识到DNA遗传密码的重要性。在那些双螺旋的DNA链条上交织着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小球,ATCG.它们掌管着整个人类的迁徙和发展史。
按科学上的解释,每一个小球就是一个核苷酸单位。所谓基因就是这些小球按照一定秩序连在一起,并具有相应的遗传信息。它有很强的功能性,控制着人类的肤色、形态和健康。比如人类的高血压就有几百个基因在控制。它们的序列不能随便更换。变换了,就要影响身体状况。
而还有些小球的序列不具有功能性,性质如同DNA分子里的填充物。它们的排列是自由的。它们过了几千几百年会自由地发生一次变化,例如原本A的地方出现C.这种变化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不承担自然选择的压力。它们的改变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就是这些遗传突变记载了人类迁徙的历史信息。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褚嘉佑着重研究的是DNA排列中的一种被称为微卫星的特殊排列顺序,这是一种公认的遗传标记。DNA排列中有一种简短的重复,比如TGTGTGTG,其重复的字母和次数都可以遗传,当延续到后代身上时,原先那一个G的位置可能会变成A,或者原先重复9次而到了后代忽然变成重复10次。根据这个原理,褚嘉佑分析了28个东亚人群,推算出在中国的现代人起源时间不会早于5万年。
有人认为褚嘉佑的取样数量太小,没有说服力。2001年,金力的学生柯越海和他的研究小组对主要以华人为主的东亚人群进行了大规模的遗传分析。他进入的是Y染色体的世界。它们一代代地由父子相传,而且性格稳定,一般在几十代之后才会有一到两个基因位点发生变化。这些遗传突变位点的结构如同一棵树,也正是这棵基因树记录了人类在不同时间向地球不同地点散布的路径。
柯越海共分析12127个男性个体,发现那些Y染色体的YAPM130M89上都会有其中一个位点发生突变。它们是基因树中的三根树枝。它们汇拢到一根叫M168的树根上。这个M168就是非洲人体内的突变位点。也就是说中国人与生活在东非的非洲人有关。
柯越海说,中国人Y染色体的有效群体本来就不大,所存在的种类不多,这12千多个样本几乎囊括了绝大部分中国人染色体的类型。这可以充分证明,华人占大多数的东亚人群起源于非洲。(来源:稻田报告
一根藤上的五个瓜-五大文明古国,创造五种密码文字。这是对世界历史和文化的辉煌贡献。




       

       汉字是五大文明中唯一源远流长    
                     的密码文字


中国的密码文字---汉字,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历经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原子时代、信息时代,其时间跨度在8000年以上。然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玛雅的四种密码文字,都相继消亡。
为甚麽中国的密码文字---汉字,能坚持至今,充满活力,而且具有18亿人口的庞大使用范围?除了战争、经济、政治、人文等客关原因外,我认为主要是由于內因:
1  汉字以六法作为创立和发展的基本方法,使汉字得不断充实和完善。而且,它可以适应新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地获得新的发展。
2  汉字以符合客观事物的方法,采取归大类、建部首的有效手段(即字族组字法),使汉字变得容易了解,容易掌握(几千字,几万字,都可以归入100多个字族),有利不断延伸、发展。
3  汉字以其自身的魅力,赢得了历代入主中原的异族王朝统制集团的赞许,以致出现了康熙(康熙字典)、乾隆(四库全书)这样的热心传承者。
4  汉字符合华夏百姓的要求,深深扎根于华夏儿女心中。任何贬斥汉字落后的说法,都动摇不了人们的坚持,也改变不了汉字的密码性质。
                                       201683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