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这是一份整理资料,不是什么创作,也不是编著,只是作了书写和解读。资料来源,一是和正品先生编著宣勤翻译的《东巴常用字典》;二是赵净修先生所编的《东巴象形文常用字词译注》;三是没有署名的《东巴纸典》;四是在丽江旅游期间收集自一些墙上或门上的东巴语句。不过这份资料上的字词都是重新抄写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注释也都是按自己学习的理解去重新整理的,难免有偏差或错误,因此,恳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在整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东巴象形文字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创造东巴象形文字的方式灵活多样,主要有:(1)依类象形,(2)突显特征,(3)会意比类,(4)引申扩展,(5)形声相益,(6)声符共注,(7)同音转注,(8)假借依附,(9)同义转注,(10)特殊符号,(11)特殊命名,(12)多字合体,(13)多义综合(象形、声符、会意、借假等因素共现于一字、一词之中),(14)一字数义,(15)一义数字。
东巴象形文常用字书上常用约1400余个。此次收集整共2000个左右(有少数字词收集了,但未辑入,实际应多于2000个)。通过引申、假借、转注等方式扩展延伸东巴文字的覆盖面可达到3000字左右,基本上满足了纳西族人民生产、生活和日常交流中对文字的基本需求。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中国西部云南省丽江地区。古代纳西族信奉“东巴教”。以东巴教为中心的一切文化活动,称为“东巴文化”。纳西象形文字多为纳西族祭司、经师“东巴”所使用,又主要用以撰写东巴经书,名为“东巴誊恩”(东巴文)。这种文字被纳西人称为“森究鲁究”,即取“象形”之义。森为木,鲁为石,究为痕迹、记号。连在一起,就是木、石上的符号。用这种符号撰写出了无数东巴经卷,而今保存下来的仅剩1400多卷。
东巴文和东巴经不仅是纳西族文化的一份辉煌遗产,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份宝贵珍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东巴形象文字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我只是做了一点东巴文的整理。所有的文字都是纳西人民创造的。我使用的资料绝大部分都是纳西先贤研究出来的。我只是以一个艺术爱好者的心态,把东巴文写得略微好看一点。同时还以一个文字爱好者的眼光,对东巴文的解读写得略细一点。
如果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能对弘扬中华文化作出微小的贡献,能对世界文化交流起一点点作用,我就深以为满足了。
编辑整理 汪岚
2012年4月1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